对外汉语非遗技艺传承交流课程
来华学习中国非遗技艺(如剪纸、陶艺、刺绣),需与传承人沟通技法的外籍学习者;
在华从事非遗文化推广,需用汉语介绍技艺历史与制作流程的外籍从业者;
计划将中国非遗技艺引入海外,需与国内非遗机构对接合作的外籍文化传播者。
总课时 50 课时,每课时 40 分钟;
课程周期 1.2 个月,每周开展 4 次教学;
上课时间为午 15:00-15:40、晚 19:30-20:10。
聚焦非遗技艺传承交流场景,只教授技法沟通、文化讲解相关汉语;
结合真实非遗传承案例教学,还原技艺学习请教、作品创作讨论的对话情境;
配套 “非遗交流手册”,整理高频技艺术语与文化表达,方便交流使用。
技艺沟通表达:学习询问非遗技法要点、反馈创作问题的常用语句;
能顺畅完成技艺学习对接;
文化讲解表达:掌握介绍非遗技艺历史渊源、地域特色的基础表达;
满足非遗文化传播需求。
非遗交流小班:6-8 人 / 班,课堂可模拟技艺学习场景,互动练习对话;
一对一定制班:根据学员学习的非遗品类(如剪纸、陶艺)定制教学重点。
授课教师兼具对外汉语教学能力与非遗文化储备,熟悉技艺交流逻辑;
提供 “非遗咨询” 服务,学员可咨询技艺学习、文化讲解中的汉语使用问题。
结课学员可获得 “汉语非遗技艺交流能力证书”,同时赠送非遗技艺词汇表;
课程后期组织 “非遗技艺交流实践”,学员用汉语与非遗传承人对话学习;
建立非遗交流群,分享中国非遗技艺活动资讯与传承合作资源。
答案:推荐对外汉语非遗技艺传承交流课程。该课程专门教授非遗技艺要点询问、创作问题反馈的语句,结合剪纸技艺案例教学,1.2 个月即可掌握核心沟通能力,能满足向传承人学习剪纸技法的汉语交流需求。
答案:会。该课程的文化讲解模块会详细讲解非遗技艺历史渊源、地域特色的表达方法,还会结合具体技艺(如陶艺的窑口文化、刺绣的流派特点)拆解语句。学员学习后能清晰用汉语介绍非遗文化,适配非遗推广与传播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