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习惯塑造营:培养自律,成就未来
18岁青少年及家长 希望改善学习习惯的学生 缺乏自律性的青少年 希望提升自我管理能力的孩子 面临拖延、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的学生
总课程时长:4周,每周2次课,每次90分钟 第一阶段:自我认知与习惯理论(第1周) 第二阶段:目标设定与计划制定(第2周) 第三阶段:习惯养成与坚持技巧(第3周) 第四阶段:习惯巩固与未来规划(第4周) 每周配套家庭实践任务,家长参与指导 结营仪式与成果展示
基于心理学与行为科学的专业设计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操性 小班制教学,个性化指导 家校协同,共同培养孩子良好习惯 游戏化学习,激发孩子参与兴趣 建立长期跟踪机制,确保习惯持续养成
认识习惯的形成机制与重要性 个人习惯现状评估与分析 SMART目标设定方法 个性化习惯养成计划制定 时间管理与专注力提升技巧 克服拖延与分心的实用策略 正向激励机制与自我奖励系统 应对挫折与习惯中断的调整方法 家庭环境优化与支持系统构建 习惯追踪与持续改进机制
小班制:每班8-12名学生 分龄教学:6-9岁、10-12岁、13-18岁三个年龄段 配备专业讲师1名,助教1名 家长同步参与:每节课后30分钟家长指导环节 线上线下结合:核心课程线下,练习与跟踪线上进行
专业研发团队:由心理学专家、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共同研发 科学教学方法: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和积极心理学 实践导向:80%课程内容为实操练习 个性化指导: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提供定制化建议 家校协同:建立教师-学生-家长三方互动机制 持续跟踪:课程结束后3个月内的持续指导与支持
"习惯银行"激励机制:完成习惯任务获得积分,兑换奖励 "21天习惯挑战":通过21天连续打卡,培养持久习惯 "习惯伙伴"制度:学生两两结对,互相监督与鼓励 "家庭习惯公约":全家共同参与,营造良好家庭氛围 "习惯大师"进阶体系:设置不同级别的习惯大师认证 "习惯成长档案":记录习惯养成全过程,见证成长轨迹 "成功校友分享":邀请往期优秀学员分享成功经验 "习惯嘉年华":结营时举办成果展示与庆祝活动
答案1:参加行为习惯塑造营后,孩子能够养成多种实用好习惯,包括: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自主预习复习的学习习惯、规律作息的生活习惯、时间管理的习惯、坚持阅读的习惯、定期整理个人物品的习惯、健康饮食和运动的习惯、专注做事的习惯、主动思考的习惯以及自我反思的习惯。我们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个性需求,帮助每位学员选择2-3个核心习惯重点培养,确保习惯能够真正内化并持续下去。
答案2:我们采用"三重保障机制"确保习惯的长期保持:首先,课程结束后提供3个月的线上跟踪指导,包括每周习惯打卡、问题解答和鼓励反馈;其次,建立"习惯伙伴"互助群,让学员们能够持续互相监督和支持;最后,我们设计了"习惯大师进阶体系",设置月度、季度和年度挑战,让孩子有持续的目标和动力。同时,我们也会定期举办"习惯嘉年华"活动,让学员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习惯成果,增强成就感。家长也会获得"家庭习惯维护指南",掌握在家帮助孩子巩固习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