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 统计学模考低于 3 分的高二学生;概念混淆(如心理学流派 / 统计学变量)的考生;数据应用题得分率低的国际生;目标 4 分以上需强化实证分析能力的学员。
概念厘清阶段(6 周):梳理心理学核心概念(认知发展 / 社会影响)与统计学基础(概率 / 分布),制作 “概念对比表”(如相关与因果 / 实验组与对照组),完成 25 套基础题,定位易混知识点
应用深化阶段(8 周):分学科训练应用技巧(心理学案例分析 / 统计学数据解读),每周 4 次实证题练习,形成 “概念 - 数据 - 结论” 分析链条,掌握 SPSS 基础操作与心理实验设计逻辑
模考冲刺阶段(6 周):完成 12 套两科模考,综合题型(如心理学统计应用)突破,答题规范优化,高频错误(如混淆信度与效度)修正,考前数据分析速度提升训练
两科概念精准辨析;实证分析步骤固化;数据应用场景化;跨科题型联动突破。
依据 AP 考试大纲,系统讲解心理学的流派理论(如行为主义 / 认知学派),强化核心概念的实际应用(如用归因理论解释日常行为);统计学的描述统计(均值 / 标准差)与推论统计(t 检验 / 卡方检验),训练数据图表的解读与计算;指导心理学实验设计的变量控制,如如何设定自变量与因变量,分析实验误差;解析统计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如用相关分析验证假设,避免数据误用;训练选择题的概念区分技巧,如通过案例特征匹配理论;FRQ 的答题逻辑,如心理学案例需结合理论解释,统计学题需写明计算步骤;模拟实证研究场景,提升两科知识结合的分析能力。
心理学专项班(8-10 人);统计学强化班(8-10 人);一对一个性化分析班
教师团队两科 AP 授课经验超 5 年,5 分率学员占比 50% 以上;采用 “概念 - 实证 - 应用” 三阶教学;提供《心理学与统计学概念对比手册》;建立数据应用能力跟踪表。
原创《心理学实验设计模板》;包含 30 套统计数据分析案例;开设 “数据陷阱识别” 专项课;课程结束后赠送 1 次实证题模拟评分。
问:AP 心理学和统计学哪个备考难度更低
答:心理学相对容易,知识点以记忆与理解为主,核心概念明确,经系统训练后 5 分率比统计学高 8%-10%。统计学需较强逻辑与计算能力,数据应用题失分率高,但适合理科基础好的学生,课程会针对两科特点定制不同备考策略。
问:如何高效记忆 AP 心理学的大量概念
答:关键在 “分类关联 + 案例绑定”。按流派(如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分类整理概念,每个概念绑定 1 个经典案例(如用小阿尔伯特实验记条件反射)。课程 6 周训练后,多数学生概念记忆效率提升 60%,且能灵活应用于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