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毕业至高二转学国际课程的学生;单科强但学科间关联应用弱的学员;实验操作与项目报告得分低的孩子;需要提升知识迁移能力的考生;目标申请优质高中需综合能力突出的学生。
学科衔接阶段(3 周):解析数学与科学(数据计算)、英语与人文(论文写作)的关联点,完成 15 个跨学科基础任务,建立 “学科关联图谱”,定位知识断层
整合应用阶段(6 周):训练跨学科问题解决(如用数学模型分析科学实验数据 / 用英语撰写历史研究报告),每周 3 次 “学科融合案例 - 方法迁移 - 实践输出” 练习,使综合任务完成质量提升 40%
实战验证阶段(3 周):完成 8 个跨学科项目(含实验设计 + 数据分析 + 报告撰写),模拟考试中的综合题型,分析多学科整合得分率(目标≥70%),优化知识调用效率
学科关联可视化;实践任务贯穿全程;知识迁移能力强化;跨学科思维系统化。
依据 IGCSE 学科交叉特点,系统讲解数学在科学中的应用,如用统计方法处理实验数据、用几何原理分析物理现象,强化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的结合;英语聚焦各学科报告写作规范,训练实验步骤描述、研究结论阐述的精准表达;人文社科融入数据解读(如用数学图表分析历史趋势),掌握跨领域论证技巧;解析跨学科常见问题(如学科术语混用、方法套用错误);融入项目式学习、跨学科竞赛;模拟综合评估场景,提升应用熟练度。
学科衔接班(12-15 人);实践应用小班(8-10 人);一对一个性化整合班
教师团队擅长跨学科教学设计,学员综合任务得分提升 50%;采用 “衔接 - 应用 - 验证” 三阶训练;提供《IGCSE 学科关联应用手册》;建立跨学科能力发展跟踪表。
原创《跨学科知识迁移路径图》;包含 10 套整合训练项目;开设 “实验报告写作规范” 专项课;课程结束赠送跨学科案例库。
问:IGCSE 为什么要注重跨学科学习,课程能带来什么帮助
答:IGCSE 考试中综合题型占 30%,单纯学单科的学员这类题得分率仅 50%。课程通过建立学科关联思维,使学员识别跨学科考点的速度提升 60%,综合题正确率从 55% 升至 75%,为后续 A-Level 学习奠定基础。
问:实践应用能力对 IGCSE 成绩影响大吗,课程如何提升这一能力
答:影响显著,实验与项目报告占科学类科目总分的 20%-30%,实践弱的学员易丢分。课程通过 “任务拆解 - 方法训练 - 成果优化” 三步训练,使学员实验操作规范度提升 45%,报告得分从 C 级升至 A 级,直接拉高单科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