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指的是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转折期。处于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孩子有着不同的身心发展特征,处理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对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质量都意义重大。
幼小衔接至关重要!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教育的这个过程,正处于人类逻辑思维形成和使用过程中三次环境转换的第二次转换期,可见这一转换是孩子逻辑思维形成和使用过程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因此,对孩子这一阶段进行合理、正确的培育,无疑是影响孩子一生(整个逻辑思维形成和使用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
· 特色鲜明:即学即会,保证教学质量,能开启孩子的大脑潜能,提升学习兴趣。
· 针对性强:面向幼儿园大班即将进入小学的孩子,提升他们的读、听、看、拼、组、说、写、思考等能力。
· 趣味性浓:课程形式以游戏化、实操性为主,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科学性高:以脑科学为核心,心理学为辅助,借助创新独特且有效的教学具,让孩子掌握科学、先进、轻松的学习方法。
· 系统性强:涵盖图像书写、图像组词、图像造句、图像识字、思维导图阅读、图像拼音、图像数学、图像作文、全脑英语,以及学习习惯、阅读习惯、思考习惯的培养等。
很多家长错误地认为,孩子学拼音、写字、计算就够了。但真正的幼小衔接注重的是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能让孩子上学后学习更轻松高效。
需要注意的是,知识灌输型的幼小衔接可能会适得其反。孩子不适应小学,并非是没上幼小衔接的错,而是学前的各种习惯与能力没有养成。比起学科知识的灌输,学习能力(专注度、自控力、倾听能力等)、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训练更为重要。
“潜力大的孩子,往往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前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习惯。”“顺其自然” 并不等于 “放任自流”,“自然” 是 “天性”,“顺其自然” 是顺应孩子的天性,根据 “天性” 进行引导和教育。把 “放任自流” 说成 “顺其自然”,是对孩子成长的不负责任。
这个阶段,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家长在做老师的事,急于教孩子各种知识,而老师却在做家长的事,教孩子整理抽屉、吃饭等,这是教育的错位。其实那些优秀的孩子,往往有着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和亲密的家庭成员关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老师。这些家庭在孩子的学前教育阶段,更关注亲子阅读、亲近自然、人际交往等,而不是把孩子送进各种培训班。”
这个阶段,即使孩子在知识方面是一张白纸,只要前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后续也能跟上。其实,很多孩子在小学不适应,并非是这个年龄段的问题,而是前期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在幼小阶段,学习能力、生活习惯与兴趣的养成更为重要,而这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家长有意识的引导。“其实,幼小衔接阶段知识点的学习只占 50%,更多的是能力和习惯的培养,比如独立能力、自控能力、倾听能力和注意力的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