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3 14:55:15 人气:7
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智慧与思想精髓。对于初中生来讲,学习文言文不仅是语文课程的基本要求,更是打开中华传统文化宝库的一把钥匙。在这个阶段接触文言文,学生可以初步领略古人的思维方法、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为形成深厚的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从语言发展的角度看,文言文是现代汉语的源头,许多词汇、语法结构和表达方法都源于此。利用学习文言文,学生可以更深入地弄懂现代汉语的构成与演变,提高语言感知本领和运用本领。同时,文言文简洁凝练、富有韵律的特色,对养成学生的文学鉴赏力和审美本领具备不可替代的作用。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精心编排了一系列文言文经典篇目,涵盖了先秦诸子散文、历史散文、唐宋八大家的散文还有明清小品文等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品。这些篇目不仅具备极高的文学价值,还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
七年级上册的《论语》十二章,挑选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片段,集中体现了儒家学派的核心思想——"仁"与"礼"。这些简短精悍的语录体文字,虽说语言平实,却蕴含着深邃的人生智慧,是初中生接触儒家思想的入门佳作。与之相呼应的《世说新语》二则,则展现了魏晋时期名士的独特风采和玄远风度,让学生初步领略魏晋风度的魅力。
八年级上册的《三峡》《答谢中书书》等山水小品,以精炼的笔触描绘自然之美,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山水的独特情怀和审美追求。而《记承天寺夜游》则利用苏轼被贬黄州期间的一个小片段,展现了文人面对逆境时的豁达心境和审美超越。
《岳阳楼记》作为范仲淹的代表作,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超越了单纯的写景抒情,上升为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这篇文章不仅展现了宋代文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更利用对照手法,深刻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然态度。对于初中生来讲,弄懂这种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紧密联系的价值观,具备重要的思想启迪意义。
《醉翁亭记》则呈现了欧阳修被贬滁州期间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和生活情趣。文章利用描绘醉翁亭周围的自然风光和游人的欢乐场景,展现了文人雅士在逆境中保持乐观豁达的精神状态。这种在政治失意时仍能关注民生、享受生活乐趣的态度,对当代学生如何面对挫折具备重要启示。
《出师表》作为诸葛亮北伐前向后主刘禅上的奏章,既是一篇情真意切的政治文献,也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学作品。文中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精神,还有他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忧虑和对后主的殷切期望,展现了古代士大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追求。
文言文学习不应止步于字词解释和句子翻译,更重要的是养成文言文阅读思维本领。起初,要建立文言文语境意识,弄懂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差异,把握文言文特有的表达方法和修辞手法。接着,要注重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了解文章产生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经历,这有助于更深入地弄懂文本内涵。
在具体学习方法上,诵读是基础。利用反复诵读,感受文言文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养成语感。同时,要学会从不同角度解读文本,如从历史视角、文学视角、哲学视角等,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对于重点篇目,可以尝试比较阅读,如将《论语》中的不同章节相互参照,或将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开展风格对照,从而更全面地把握文言文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另外,文言文学习还应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许多文言文篇目中蕴含的道理和智慧,如《孟子》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等,对当代学生的成长仍具备现实指导意义。利用联系实际生活,思考古人的智慧如何运用于现代情境,可以深化对文言文的弄懂并提高其运用价值。
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文言文学习承载着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利用学习这些经典篇目,学生不仅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更能从中汲取精神养分,养成文化自信。文言文中的许多价值观念,如诚信、仁爱、责任、担当等,至今仍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源。
同时,文言文学习对养成学生的思维本领具备独特价值。古代汉语的表达方法往往比现代汉语更为精炼和含蓄,弄懂这些文本需要更深入的思考和推理。这种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本领。另外,文言文中蕴含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表现手法,对养成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本领也大有裨益。
从长远来看,文言文学习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国传统文化深处的窗口。利用这扇窗口,学生可以与历史上的伟大心灵对话,弄懂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从而在文化认同和价值取向上建立更为坚实的基础。这种文化根基的建立,对于学生未来成为有根有魂的现代公民具备重要意义。
初中文言文学习不应被视为一种负担或应试任务,而应看作是一次与古代智者对话、与传统文化亲近的宝贵机会。这些经典篇目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审美价值。利用深入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语文素养,更能在精神层面获得成长。
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应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发现文言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家长也可以利用营造文化氛围,如共同诵读经典、讨论文言文故事等方法,支持孩子的文言文学习。而学生自身则应当主动探索,将文言文学习与个人成长相结合,在经典阅读中寻找精神的滋养。
最终,文言文学习应当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重要阶梯,帮助他们建立文化自信,养成思维本领,提高人文素养。当学生可以真正弄懂并欣赏这些千年流传的经典之作时,他们不仅获得了知识,更获得了一种文化根基和精神力量,这将是伴随他们一生的宝贵财富。